我们对被投企业的管理原则
我们有责任作为长期投资者以支持性和建设性的 参与方式来行事。
阅读更多

重要提示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尤其是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如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对自身是否属于“合格投资者”存有疑问的,请咨询您或您所代表机构聘请的法律顾问。若您继续阅览本网站所载资料,将被视为您声明及保证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有关法律法规。

本网站所载信息由柏基编制,为“Baillie Gifford”“柏基”品牌拥有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唯一授权官方网站。本网站仅为提供信息使用,不构成对任何证券、基金、投资产品或服务的投资建议、出售要约或购买要约邀请,亦不得为任何该等目的向其他任何第三方提供该等信息。

柏基发现,在一些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存在未经授权使用柏基名称及标识的情形。市场上亦不乏有不法分子盗用知名机构名称及标识,通过虚构的理财计划、投资计划等欺诈方式公然行骗,甚至盗用知名机构名义进行电信诈骗。柏基谨此提醒各位投资者提高警惕。柏基亦郑重声明,柏基不会在任何情况下通过电话方式向您索取您的敏感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投资账户及其密码等)或要求您提供任何验证码。如您遇到类似情况或怀疑自己已经受骗,请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及其他相关机关报案并寻求帮助。

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可能无法取回所有投资本金。过往业绩不能预示未来的表现。本网站所载资料均以“现况”、“如有”或“如适用”为基础而做出。本网站中使用的任何股票示例或图片均基于合法取得的信息,并不代表柏基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柏基曾经、现有或未来的具体持仓。尽管柏基已采取一切合理审慎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本网站所提供资料的准确性、完备性、安全性及保密性,但柏基并不保证所有资料的准确性、完备性、安全性及保密性。相关资料或信息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除法律或法规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柏基及其关联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资料的任何相关错误或遗漏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站的内容均归柏基或相关第三方所有权人所有。在未经柏基直接同意或授权的情况下,任何人均无权抄袭、复制或发布本网站的全部或部分资料。

我已知晓
我不同意
提供您的反馈
帮助我们未来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即使在困难时期,颠覆性变革照样会推动投资成长,柏基合伙人及美国股票团队投资经理Dave Bujnowski将在本文中详解其中的原因。

 

 

凡事都有终点,只是这次落幕来得简单粗暴。成长型股票连续13年跑赢大盘,优异表现如今却戛然而止。从俄乌冲突,到疫情引起的供应链紧张、劳动力短缺,再到通胀飙升,这些事件,不禁让人疑惑成长型投资者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现在还有好的成长型投资机会吗?这是个合情合理的问题。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本文将尝试探讨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要预测成长前景,先要搞清楚成长来自哪里。成长背后的基本变量不外乎:

 

1.需求

 

2.供给

 

3.影响这两者的因素

 

简而言之,当产品、服务的供给能满足某种需要或解决某种问题,并且消费者为之掏钱时,就产生了成长。这是实现成长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这种交易要达到足够的数量。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足够的数量?方式有很多。

  

  

 

成长的多种引擎

 

 

供求关系并非静止不动,而是有多个“引擎”在推动。遇到以下条件,这些引擎便会点火启动:

 

1.需求增长,供给随之增长,以满足需求(扩张性成长)

 

2.需求不变,但供给出现创新,能更好地满足现有需求(颠覆性成长)

 

3.经济系统的其他领域发生了变化,导致新的需求取代了旧的需求(更替性成长)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这些引擎,评估哪些推动了过去十年的成长,并思考它们将在未来十年带我们去向何方。

所有投资策略均可能有盈亏,您或您客户的资本可能面临风险。

 

 

 

引擎一:扩张性成长

 

需求增长,供给随之增长,以满足需求  

 

 

示例:经济增长;地域扩张;高投资回报的解决方案(例如搜索引擎),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医药健康和数据;元宇宙

 

扩张性引擎是最明显的成长途径,企业随着其所属经济系统的扩张而成长。

 

当产品的需求增长时,或者当企业扩张到新的地区,以寻找和满足更多的需求时,都会创造新的需求,扩张性引擎便会加速运行,必须增加供应来满足需求。

 

但新的需求从何而来?有不同的来源。

 

1.宏观经济:过去十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低利率、低通胀、全球化,让全球市场稳固的新自由主义政治秩序变得更加顺滑,推动了扩张性成长。

 

2.创新:创新的刺激可以唤醒之前沉睡的需求。这类刺激的形式不一,但结果殊途同归,通常都能消除妨碍需求的阻力。比较简单的一种形式是 “开辟新市场”。当某种技术开辟出以前没人发现的新市场时,便会唤醒需求。比如,移动宽带设施的建设为苹果公司(以及数以千计的应用程序开发者)创造了许多机会。

 

3.除了开辟新市场外,商业模式的创新也能为企业吸引到之前对其产品不感兴趣或对价格望而却步的客户。这称为市场的大众化,软件即服务 (SaaS)便是很好的例子。客户每月支付低廉的订阅费就能使用软件,而不是事前一次性支付高昂的价格买断软件,于是需求被唤醒。新客户蜂拥而至。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仅是取代原有模式,而且开创了更广阔的机会。

 

那么,这些扩张性成长引擎如今都是什么状态?

 

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它们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宏观经济环境不利,二是技术成熟后增长放缓。

 

先来看第一个:全球经济是个错综复杂的庞然大物。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看得出来,今后十年宏观经济因素对成长的推动作用不太可能像过去十年那样强劲。

 

技术成熟后的放缓问题也值得关注。自2005年以来,全球固定宽带订阅量翻了五倍,意味着在13亿装机用户中,有85%是2005年之后才安装宽带。移动宽带的数字更为极端,全球六十亿订户几乎全部来自2007年以后。这两种网络都可以被视为新的基础设施类型,一度释放出无穷的新需求。它们仍有机会,但从开辟新市场的角度来看,成长的黄金期或许已经过去。

 

如果仔细思考,我们仍有理由感到乐观。例如,如果我们解构一下宽带是如何开启新市场的,这个神奇的妙方使新用户从事创造价值的新工作成为可能。那么将来会不会出现类似的工具?会不会出现懂得擅用这些工具的创业者?他们是否会用新工具创造新机会?

 

云计算和敏捷软件开发正是这样的例子,它们让平凡无奇的企业完成华丽转身。另一个例子是数据概念本身。虽然我们早已进入数据驱动的时代,但数据的使用方式和使用者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十年,数据的价值主要局限于帮助现有企业提高经营成效或效率。但在其他企业眼里,数据却是一种新工具,能让新用户创造新事物。

 

 

因此,对有些企业而言,数据成了他们的成长引擎。数据正在为他们创造新价值,释放新需求。生命科学、医药健康及合成生物学领域有很多优秀案例可以证明数据的影响。这些行业如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愈发是数据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创业者拥有海量高价值新数据,每天都能从中找到新的发现。

 

假以时日,元宇宙或许会成为又一个例子:打造集社交媒体、在线游戏和商业功能于一身的共享虚拟世界,让用户在里面彼此互动。15年前,移动宽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新市场,那么元宇宙这种全新的数字世界会催生什么样的机会?

 

元宇宙不仅提供新的游戏类型、新的社交方式,更能提供一个新平台,供新用户创作内容。以在线游戏平台Roblox为例,它既面向游戏玩家,也面向创作人员。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有新的工具让新用户创造新事物,这种启发、释放人类创造力的平台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崭露头角的成长引擎?创作者是否只是小众群体,还是属于大众群体活动的一部分?这些问题充满未知,值得思索。

 

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些成长型企业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它们都满足了人类的某种需求。例如:

 

>  谷歌满足了人类获取知识的需求

 

>  Facebook满足人类对社区的需求

 

>  Netflix满足了人类对娱乐的需求

 

>  亚马逊满足了人类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把“对创造力的需求”加到这个清单上似乎有些勉强,但Roblox上有950万业余的内容创作者,抖音上有55%的用户同时也创作内容,他们对此或许有不同意见。Roblox和元宇宙甚至还能同时满足社区和娱乐需求。

 

但这并非扩张性引擎能做的全部。前文提到的 "大众化 "仍有创造新市场的空间。SaaS对软件行业的贡献其实是以大众能负担的价格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如今越来越多的学习活动和资历认证在传统的大学之外完成,是否说明教育领域也在发生同样的事情?例如,语言学习应用程序Duolingo 以提供普适教育为己任,做到了月用户数量近5,000万(而且仍在成长)的规模。再如广告行业,按结果收费的效果广告模式为中小企业开启了社交和搜索领域的新市场。在以前未实现数字化的时代,只有预算充足的大品牌才做得起电视广告。如果有了新的工具,使这些中小企业也能投放电视广告会发生什么?这将创造新的市场。

 

 

引擎二:颠覆性成长

 

需求没有增长,但供给出现创新,能更好地满足现有需求 

 

 

示例:电商;视频点播;云计算;电动汽车 

更令人鼓舞的成长来自于供给与需求以新的方式达成平衡。在这种情况下,需求不见得增长,但满足需求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改进供给方式,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流媒体视频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个人对视频娱乐的需求过去十年都没有增长,但提供视频的方式有所变化。同理,我的宠物狗对食物的需求和以前一样,但电商改变了满足需求的方式,例如宠物食品龙头电商企业Chewy推出了一项很棒的“自动送货”(Autoship)服务。相对于扩张性成长引擎,娱乐和购物领域的技术性变革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在过去十年,这种成长引擎为成长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美国,电商在所有零售业中的市场份额翻了一番以上。对云基础设施的投资现在远远超过对传统数据中心的投资。电动汽车的销售已成气候,2021年达到660万辆(约占全球汽车市场的 9%),而2012年仅为13万辆。

很多大型市场尚处于颠覆性变革的早期阶段,这种成长引擎仍然强劲,而且它一旦启动,无论是通胀、美联储的行动还是经济衰退,都无法熄灭它。商业走向线上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IT业务将迁移到云端,医药健康将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交通运输将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动车辆。

 

总体而言,这种成长引擎不依赖经济系统本身的增长。颠覆性变革充满活力,自身就是开启成长的钥匙。

 

 

 

引擎三:更替性成长

 

经济系统的其他领域发生了变化,新的需求取代了旧的需求

 

 

示例:清洁能源;自动化/人工智能;医药健康与数据结合;体验即商品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成长引擎是需求没有增长,但发生了变化。如果新的供需平衡方式可以促进成长,那么需求的变化会给创业者带来新的问题,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持业务成长。

 

需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经济系统运行的自然结果。例如,当经济系统参与者的行为模式改变时,需求也会随之改变。举例来说,我们看到人们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性的态度有所改变。因此现在有了对清洁能源的需求,20年前则没有这种需求,或者说这种需求当时还在沉睡。有时,经济系统中某个领域的增长会在其他领域创造新的需求痛点。经济系统自身的扩张和收缩有时也会造成类似的效果,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但再次强调,重点在于,当经济系统改变时,问题也会发生变化。新的问题意味着新的商机。

 

 

 

需求转移、丰裕和匮乏

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前文分析成长的来源时,我提到了三个变量:

 

1.需求

 

2.供给

 

3.影响这两者的因素

 

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第三个变量。例如,“视频点播”模式很棒,能以新的方式更好地满足我的娱乐需求,但如果我付不起服务费,这种需求则无法转化为交易。同理,一家年轻的生命科学公司从海量数据中得出了很有前景的发现,但如果没有投资者提供必要的资本,该公司则无法供应新的商品或服务。

 

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投资者需要逐一分析投资组合内的公司可能会受到什么影响。但一般而言,经济收缩并不妨碍成长机会的形成。当经济系统收缩时,上文提到的扩张性成长引擎可能停滞,但经济系统内的需求痛点会转移,而这种转移会带来新的机会。

 

20年前的IT业务向印度外包转移便是一个经典案例。科技股泡沫破裂后,有人提出少投入、高产出的价值主张,业务外包随即兴起。他们在一片废墟上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业务门类,其中蕴含着惊人的长期投资机会。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思考经济系统中的丰裕和匮乏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变化。简单概括,“丰裕”指过去10到15年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在网上,我们能为所有问题找到答案。同样地,我们可以即时与世界上的任何人联系,可以买到任何东西,两天内就能送货上门,并且可以在电视的“黄金年代” 尽情观赏各种内容。同时,广告商有无穷无尽的数据流帮助他们锁定消费者。我们的经济和监管结构基本上足以支撑所有这一切。

 

但在过去两年,匮乏闯进我们的生活,再次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最痛苦的是,我们被关在家里,虚度两年时光。那段时间的匮乏资源是出行、自由和社交,但我们失去的远远不止这些。广告主和监管机构限制提供某些类型的数据,而苹果公司限制第三方应用程序跟踪用户在线活动的能力。是否字面上看数据也变得匮乏?不是,但资源会向经济系统内更具优势、更有价值的领域倾斜。此外,劳动力也变得匮乏,经济的各行各业都有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通胀导致经营成本上升。全球许多经济体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当我们从相对丰裕状态转为相对匮乏状态时,需要解决的系统性问题,或者说需要被满足的需求也会改变。在丰裕时期,主要问题是如何整合需求,通过统筹规划,发挥丰裕优势来满足需求。能做到这一点的公司风光无限(例如 Alphabet、Meta、亚马逊、Netflix)。与之相反,匮乏时期需要解决新的问题。风光属于那些能控制稀缺资源或能提供替代资源的公司。这并不是说丰裕时期风光无限的公司到了匮乏时期会陡然变得前景黯淡。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相对稀缺性可以带来新的机会。

 

由于这种稀缺性,能充分利用其第一手数据(即他们收集和拥有的客户数据)的公司或许会顺风顺水。面对劳动力短缺,销售生产力和自动化产品的公司也能占得优势。最重要的是,如果系统性的扩张性成长难以为继,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一切行业则会继之而起,例如云、数据科学、敏捷软件开发等。当整体需求停止增长,甚至收缩时,福布斯全球2000强里面的企业如何保持成长?答案:争夺其他领域的蛋糕,寻找新的需求。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从数字化转型做起。

 

的确,由于互联网和云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和转型。而当经济增长放缓时,转型需求岂非更加迫切?

 

技术发展学者Carlota Perez 的粉丝们或许会注意到,这与她描述的 “技术革命”第二阶段的变化有一定相似之处:在这个阶段,当时的技术被重新部署,以满足技术革命唤醒的不同需求。随后大量资本涌入,相关企业财务部门对该技术的投资热情毫不亚于金融投资者。“数字化转型”与她描述的这种模式相符。我还想起了后启蒙时代的“俱乐部趋同假说”(Convergence Club),经济学家用这个词描述那些接受启蒙时代的知识、技术和科学的国家。这样做的国家走向了繁荣富强。没有这样做的国家则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沦为“发展中世界”的一员。我们今天也能看到类似的事情。显然,无论未来如何发展,拥抱先进技术的公司都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迎接挑战。这种适应能力正是众多参与数字化转型的公司的卖点。

 

数字化转型路线对于成长型投资者已是老生常谈,但他们对其潜力和持续时间仍然估计不足。“数字化转型”一词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误以为只不过是从模拟点A迁移到数字点 B。这导致他们觉得到达B点,便完成了转型。他们会说:“好了,我们迁移到了云端。总算大功告成!”但大错特错。

 

B点并不是终点,它只是起点。数字世界包含可以无限扩展的新工具(软件、数据、算力),使用这些新工具的方式也能无限扩展。不仅我们过去几十年兴建的基础设施可以无限扩展,而且充分利用它们的人类的聪明才智以及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无限扩展。

 

这难道不是最强劲的成长引擎?

 

Insights

了解更多